玉雕创作是一味迎合市场,还是追求艺术!


  当整个玉雕行业在高呼:“玉雕师要大胆创新,不要一味迎合市场!”有人就问,有几位在践行?

——玉雕产品和艺术的界限在哪?


  在翡翠作品创作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深刻理解和研究的玉雕大师肖军认为,一件玉雕是产品还是艺术品,得看最终的成品效果。


  成品匠气十足毫无个性,或可以商业化批量生产,那只能称为“玉雕产品”


  若成品具有相当的艺术性,则可称之为“玉雕珍品”甚至“玉雕艺术品”。而通常玉雕材质越好,其所含艺术价值可能也就越高。




——玉雕行业现状


  以云南为例,全省从事玉雕行业的人员大概有4000人左右,其中知名度较高甚至在国内有一定名气的玉雕师大概有三十余位。从业人员主要分布在瑞丽、腾冲、芒市、昆明、盈江、龙陵等地,其中瑞丽和腾冲约占总人数的90%左右。


  玉雕产业是金字塔式人才结构,尖端的玉雕艺术家一般身兼创意总监、投资人等职,他们会有专门的助手辅助工作,其下还会有玉雕工作的执行者以及学徒等。因此,一个优秀的玉雕师背后往往是一个庞大的团队。


  玉雕作品的创意创新不够,是行业内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整个中国玉文化的问题,中国玉雕产业的发展历史文化悠久,但玉雕产业历来都是以师带徒这样一个传统的技术传承方式,多少会出现受制于传统的影响,难以突破流传下来规矩。




——玉雕作品参差不齐


  有一位玉雕师这样说到:“中国玉雕产业近年来的发展态势较好,但是玉雕裂变式的剧增,造成市场无序竞争,整个市场上玉雕作品产量虽大,但赝品劣质品较多,中低档次的手工产品成为玉石市场的主流。


  近年来,当代玉雕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有北派、海派、南派、扬派之说。可谓气象万千,甚至有人用‘玉雕凶猛’来形容玉雕市场,但随之一个问题凸显出来,一味地跟风、模仿、拷贝,山寨版甚嚣尘上,艺术上的偷懒、同质、投机、走捷径比比皆是,这无疑降低和消解了玉雕艺术应有的品位。



——一边是市场,一边是艺术!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100多年前狄更斯写在《双城记》里的话,依然适合今天的玉雕界,乃至艺术圈的所有艺术家。 


  对于玉雕师来说,成长于这个时代无疑是幸福的。雕刻工具越来越先进,信息发达,交流学习的内容很多,很多年纪轻轻俨然已是传说中的“名家”,媒体争相报道,作品也是水涨床高。


  令人痛心的是,原本应该潜心学习的学徒也开始盘算起了生意经,匆匆忙忙走入市场,为迎合市场而创作,可能短期内在经济上有所收获,但殊不知玉雕艺术生命的黄金时代就那么几年,错过可能就泯然众“玉匠”了。而成名的“大师”,背后往往是一个庞大的团队,要市场还是要艺术,“大师”们也在现实里有所掂量。


  即便如此,庞大的、参差不齐的玉雕作品需求养活了玉雕师,也宠坏了玉雕师。业内稍一有“新风”,便可马上成风。


  有人讲,艺术家应该耐得住寂寞,甚至是清贫。然而,当下不少玉雕师并不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雕刻仅仅是他们糊口致富的营生。一些人浮躁到近乎癫狂,在玉雕的行当里,跟师傅稍微学到些皮毛,便要独立门户,闯市场赚大钱了!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玉雕师是多创作一些真正有艺术见地的玉雕作品,还是做模式化的生产线,异味地迎合市场?


  这两种泾渭分明的审美选择都无可厚非,但依然可以用狄更斯的话收尾,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


以上就是本期话题讨论内容,欢迎大家在文末评论处留言谈论。




2015-08-07 09:38:38
提交
点击复制微信 电话咨询